close

 

何謂觀空

講「空」之前,假設性的先來問一下,假如我們就是生活在這個「空間」裡,請問這個『空』間有空嗎?如果有,我們為何在此?如果沒有,那又何處是「空」?因此,空並不是以概念上的形式存在,它是「真實」存在。

從知的層面來講,「觀空」就是有種叫「空」的東西,而我們在這個時候剛好觀看到這個「空」體的運作,因此叫「觀空」。不是像口袋空空那樣,想著自己要「空」而觀空,那樣變成想著「空」而去觀空,那就觀不到空了,是有為法,起妄想罷了。其實這是一種很簡明的心境,卻很不易明白。也許不用明白,人僅憑自然的心志就已經達到了,卻剛好被文字的知識所障,以為自己還沒觀空,而不斷鑽研著如何觀空,努力的尋找真理,結果變成盲目的鑽牛角尖。這真經本來就不在紙上,自古的聖人,大多都沒有寫經典,是後傳弟子為了再來的人可以得聞聖人的法益,憑著記憶集結老師曾講過的話而注成經典。

觀空就是離相省思的意思。即從現實中的景象,對內心深處的感觸有些省思。首先我們要認識自己,心本來就不住一切相。舉例來說好了,當男人看到了俄羅斯美女從眼前走過,你確定他只是單單看見了俄羅斯美女從眼前走過?還是看見了什麼?為何讓心停留?

當同一個俄羅斯美女,變胖了,老了,一樣再從那個男人的面前走過,你再問看看他剛剛看到了什麼?他一定回答你「沒有啊,哪有什麼?」所以凡是從眼睛看出去的都是假的,是虛幻的。當然不是指別人是假的,是虛幻的,而是指這些都不是我們真正的所見,是我們的心本來就不會停留在眼前那一切相上面。這裡用來比較心識的常變,讓人好了解「空」的概念。六祖有句偈這麼說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這就是心的本來面目。

因此,這個心就是空體,它就是人自然生發的意想。它就是真如,不生不滅,一直在運作。一般人的空,可能是白日夢,或諸多妄念與雜想。而行者的空是戒定慧契入六渡萬行法。藉由觀空,目的是要照見本心,滌除五薀,在道家就叫滌除玄覽。別讓我們的心境因外在的執著不能棄捨離,而使我們的靈魂深陷在貪瞋痴愛別離苦等表相裡。

為何觀空

觀空是一種沉寂,一種身心放觀萬物萬象,但心卻是孤寂不造作,不為眼前景象或人事物所動,道家就用「寂無所寂」來形容,佛家講「諸法空相,能見如來」,只是說詞不同,但是境界的含意類通的。

不管是誰,人常常都是在觀空的。觀空這是對修行人說的術語,對一般普通人而言,其實它就叫發呆或叫發夢。有時候我們看著一件物品,例如相片好了,眼睛是看著相片,但人的內心卻有所感悟,這就是觀空。這時眼睛看出去的照片,雖然是個假體,但內心剎那的感觸卻是真境,所謂一念三千,就是這個道理。因此,真假一直都是合一的。

藉由空性的行法,可以提升人在靈性方面的醒悟,開啟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的智慧,凡事會看得比較透徹,也比較能吃得開、放得下。比起還沒醒悟的人,比較會去思考做人處事的道理,人生的價值、生命的意義等,以心印心體悟菩薩有著眾生平等的心理。觀空也有助於我們淡化世俗欲望的魔擾,更可以藉由此滋長我們的智慧,讓我們看清楚事情的真相。然而,再往更深處的內性修持「戒、定、慧」,觀空行法亦能夠渡化我們的生死劫關。

觀空性解

空性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,無所不在,是名如來。只是修行人知道懂得運用這個心理現象來成就另一個大乘法體,使自己從「一個空體」的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中得悟道理,加快修行的次第與腳步以契入道機。

空行時,它的時間與空間對空行者而言,是沒感覺的。回神時,會發現感覺只是一下子,怎麼好幾個小時已經過去了。因為空體的世界裡面是不受世間時間影響或是說影響非常小的。空體是一個獨立但空間卻跟現實重疊的個體。有時候短暫的觀空,但很可能在一個空體裡已經又經歷了一個生死,或稱一個劫。就好像,我們在睡夢裡很可能再次經歷了種種酸甜苦辣,生老病死,愛別離苦等等,有時美夢,有時惡夢,每日每夜都可以從活著再到死亡不斷長劫輪轉。當一切從夢中醒來時,才發現原來是又睡了一覺,但那每次睡眠,都好像經歷了一個生死輪迴的時間,實際上不過幾小時。其實現實的人生亦是如此,夢境只是一個現實縮影,有時是靈性使者來提醒我們一些道理。

然而,這種空性的時間與空間的交疊是沒辦法用度量衡來計數的,因此佛家給了一個單位叫「劫」,同時也用來計數宇宙生命中,眾生每渡過一個關卡時所消耗的「時空的綜合」。個人的關卡,叫「小劫」,眾生的關卡叫「大劫」,無法想象的關卡叫「無量劫」。所以每一個人要成就任一個佛果、道果,從不知不覺,到迷迷糊糊,再到感恩悔懺,大徹大悟,最後修成正果等,都不知是經過多少劫關修過來的,包括我們現在這個人身、機緣、體悟、生活環境等等,都是如此來的。

從以上可以了解到,為何修行人不隨著生死流浪,而是借由生命有限的時日以觀空的方式,促使自己頓入「空門」來參詳得悟道理,不讓自己如睡夢中的人一樣不斷在實現與虛幻中排徊,不斷經歷浩劫。因此,觀空行法就是在替自己渡劫,讓自己能早日得證妙果,明白道理和生命的真實意,使生命分秒都過得有意義。值得一提的是,觀空行法不只有眼觀才能做到,只要是人的六觸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,任何遭遇,結婚、離婚、生子、生病、死亡等,隨時都在開啟空性的行法,幫助我們正確的思考一些事情和做正確的決定,達到個體自我,甚至全體人類共同躍升的境界。

空行如行

有一位現實中的朋友曾跟我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人生經驗。這位朋友開設工廠,經營得有聲有色。他長年累月在外打拼,但家裡有個老母親,實在是因為工作關系一年能回家的次數沒有幾次,母親都由外傭在照顧。但有天他突然很想念老母親,無論如何也要都要回去見媽媽,了去心中那股思鄉思親之情。當回到家中時,都已經快夜深了。他的媽媽見到突然回來滿心歡喜,一會關心在外過得好不好,一會關心工作有沒有順利。突然間,老母親說:「你是不是肚子餓,一定沒吃飯喔!我來煮麵給你吃」。這個朋友心想,媽媽怎麼會知道他肚子餓?怎麼會知到他還沒吃飯。於是乎,忍住他男兒淚水,只是點了點頭,回答一聲:「嗯!」隨之,老母親就為他準備了些飯菜。

當那位朋友,嚐到媽媽親手為他煮的飯菜,每一道每一口都正中他的味蕾時,他心中感觸到那種獨一無二的美味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出現過了,同時少時的回憶全一股腦兒湧上心頭,彷彿時光退轉了三四十年。正當他再次抬頭看著老母親時,這才真正發現母親真的是老了。就在相伴母親數日後,又要再次告別母親回到他的事業去了。雖然有些不捨,但又非去不可。然而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,他接到了里長打來的電話說他的母親在家中俏然地逝世了,請他回家辦理後事。回家的一路上內心不斷自責難過,不解為何只差那一禮拜,能早知道也不會離開自己的媽媽,而他想也沒想到,原來上次無論如何都要趕回家享受的佳餚,是他的母親為他準備的最後一個恩典,也是最後與母親的天倫之福。一路上,他的內心充滿無限感慨、悲傷、內疚自己為何使終沒能好好盡到孝道,不停流著淚思考著人生的價值究境為何。

隨著事情過了三年,他的公司有位員工時不時就向公司請假,引起了這位老闆的關注。某次約談,這才得知原來他有個重病的母親時常使他公司、醫院兩邊跑,這員工也向老闆訴說自己快撐不下去。老闆沒有計較,還一直鼓勵他要鼓起勇氣陪伴媽媽走出病痛,同時讓他放了兩個月有薪價,專心陪伴他的母親。過程中還前去探望他的母親,並向他的母親說道他的兒子在公司表現優秀,是不可多得的人才,感謝他貢獻一個優秀的兒子為他賣命。這位老母親聽了好是安慰、總算放心兒子長大了,內心有股說不說的歡喜,不斷向這位老闆答謝他對自己兒子的提拔與眷顧之恩。沒想到,不久這老母親恢復良好可以出院了,而他的兒子也順利回到公司上班,懷著感恩之情,任勞任怨,最後憑著工作表現被任命為經理要職。

這朋友表示,人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。他一生中最難過、最懊悔就是與自己母親錯過最後一面,因此這件事使終讓他耿耿於懷,每當想到自己的母親,他就會關心起他的員工,希望他們家庭和樂,也時常舉辨孝親活動,讓他的員工工作賣命之時,不忘要多陪伴老人家。凡只要能助人盡孝之事,他都全心全力在孝道方面樂以助人。也是表達自己內心對自己母親的思念。

結論

感恩這位朋友的故事,讓我們能做最後的結論。其實這位朋友有這樣的心境,這就是孝心這顆種子使他在成就的路上不斷的觀空,體悟道理。最後他悟出了真理,發心發願使他實現了自身以外更大的成就。所以空行其實不遠,它就是每一個人的真如,他是我們就近最好的朋友。空性就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之中,不一定是參禪打坐,只要我們真心誠意,自然在世間凡情上能悟出真善。因此,道就在我們的二六時鐘。得悟道者,能以天心渡化人心。換句話說,空性就是頓法捷徑,也叫觀照般若,能使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成全自己的願行。

以上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就會知道「空相」的意義,在現實世界中,空相並未離我們而去,因此,生活無處不是禪機,道就在時時刻刻裡,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可以隨時觀入空性,契入道的真理,也許每個人生命修行的過程不同,要必經的路程也不同,但相信有朝一日都能成就大道。

 

最後,感恩 懺悔 共勉 !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綠野仙踨 的頭像
    綠野仙踨

    綠野仙蹤 WoW

    綠野仙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